当前位置:词海录>习题库>

阅读下面的文章,然后回答问题。盛唐之音李泽厚①在*所有的艺术门类中,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,并且同在唐代达到...

词海录 人气:2.8W

问题详情:

阅读下面的文章,然后回答问题。盛唐之音李泽厚①在*所有的艺术门类中,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,并且同在唐代达到...

阅读下面的文章,然后回答问题。

盛唐之音

李泽厚

①在*所有的艺术门类中,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,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,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,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。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,具有同一审美气质。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、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,特别是狂草。

②与唐诗一样,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。初唐的书法就仍漂亮。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,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,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。唐太宗酷爱王羲之,及至将“兰亭”带入墓穴。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,“兰亭”真伪应是怎样,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。但“兰亭”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,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“兰亭”即“兰亭”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,正如把刘希夷、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,冯承素、虞世南、褚遂良和多种“兰亭”摹本,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。那么轻盈华美、婀娜多姿、风流敏丽,与刘、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,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、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。

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。孙过庭《书谱》中虽仍遵初唐传统,但他提出书法要“达其情*,行其哀乐”,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,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,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、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。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,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,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。以张旭、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,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,它们流走快速,连字连笔,一派飞动,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。不只是狂草,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。一切都是浪漫的,创造的,天才的,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,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,一切自然、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……然而,这不正是音乐吗?是的,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*的美。

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。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,如龟兹乐、天竺乐等,与传统的“雅乐”“古乐”融合,出现了许多新创造。或武或文,或豪壮或优雅,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*的典重主调,而是世俗*的欢快心声。正是这种音乐*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,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,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。

⑤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,因为它们能入乐,为大家所传唱。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,舞蹈之于书法亦然。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、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,那奇险万状、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,那变化无常、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,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?绝句、草书、音乐、舞蹈,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,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,也把*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。(选自《美的历程》,有删改)

13.文章第二、三段主要讨论唐代书法的风格,为什么提到刘希夷、张若虚以及李白这三位唐代诗人?

14.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。

15.什么是“盛唐之音”?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*两个方面简要概括。

【回答】

13.①讨论初唐书法的风貌,提及刘、张诗歌,目的在于突出初唐书法家的书法具有初唐时候的时代特点。②讨论盛唐书法特点,提及李白的诗歌,目的在于突出盛唐书法具有李白诗的无拘无束的特点。③两处都*上文“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,具有同一审美气质”的观点,使得论说自然严谨。

14.①首先,借孙过庭的抒情理论提出书法是抒情达意的手段的观点;②其次,以张旭、怀素为例阐述盛唐书法的特点;③最后,得出结论: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*的美。

15.①表现形式:书法、诗歌、音乐、舞蹈等艺术;②内在属*:无拘无束、不可遏制的情感表达;主调多为世俗的悲欢情感;具有浪漫*、创造*。

【解析】

13.

试题分析:本题问为什么提到刘希夷、张若虚以及李白这三位唐代诗人?这是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。解题思路:1.段落的作用(结构+内容)2.结构: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。  开头:统领全篇、引起下文、营造氛围。本题就是开头段的作用。中间:承上启下、对比反衬、伏笔铺垫 。比如本题就是中间段落。结尾:首尾呼应、总结全文、深化主题。3.内容:概括段意(方法:抄原句、提取重组、自己概括),联系主旨情感。 答题格式:结构(包括表现手法)+ 内容(表现什么内容,抒发什么感情)。

考点: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,品味精*的语言表达艺术。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。

14.

试题分析:题干问的是“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”答题关键词“论述层次”。 这是论述类文本常考的题型。首先,先看第④段共有多少句子,可以分成几个层次,然后,再使用思路题的术语进行概括。这一段虽然很长,但仔细读来,可以分成三个部分,首先说明批评家产生的缘由;其次概述*批评家的种种表现;最后以印度故事为喻剖析*批评家产生的恶果。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,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。技巧1:辩明文体,选准角度.议论文体,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、本论、结论来划分,理清行文思路,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、材料*质、论*方法,进一步按常见的论*结构——并列、对照、总分、层进——作切分;说明文体,紧扣说明对象,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,或按时间、空间、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,或按事物发展,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。技巧2:辨明重要文句。文章中有些句子,如领起句、总结句、过渡句、前呼后应句(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)。技巧3:审辨标志*词语。可以作为标志*词语的有:A顺序词,B关联词,C指代词,D范围词,E类别词,F过渡词。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。技巧4:(1)从形式方面分析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、勾联、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;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。②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: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*事理;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。

考点:分析文章结构,把握文章思路。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。

15.

试题解析:题干问什么是“盛唐之音”?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*两个方面简要概括。答题关键词“表现形式”“ 内在属*”,*集中在第③和第⑤节中,筛选关键词,组织*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去粗取精。基本要点有二:一是切块法,即在锁定与*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,进一步缩小包围圈,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“块”。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,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,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(关联词、序数词、*入语、介词等)切块。二  是抽条法,即在锁定“块”的基础上,分出“条”来抽取*信息,然后再提炼概括。例如“诗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的内容,用具体的语言表现深刻的感情和志向,数学也是这样,1除以3.可以一直除下去,永远除不完,结果用一个无限循环的小数表示出来,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。”“他总结出数学与古典诗词相通的“理论根据”:诗歌的对仗与数学的对称*是相似的,许多文学作品中还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。”“在家里,同为数学家的妻子和他的共同话题总是数学研究,但他却并不觉得乏味,因为彼此能听懂对方讲的话,就是一种幸福。”有时候与*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“块”,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,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,点面结合,逐一摘取,避免遗漏。瞄准目标。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,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。瞄准目标语句,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、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
考点: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。能力层级为理解B。

知识点:论述类文本阅读

题型:现代文阅读

相关文章:
最热推荐
猜你喜欢
最近更新